勿洞声色:刻苦耐劳的日子(一)不懂是不是
睡神附体,一路上往友谊村的路途眼皮都很沉重,意识上好像经过了
泰国国际大学后就一直“闭目养神”直到抵达目的地。
友谊村地道—开始的时候对它的
认知是零。本以为那是一座就像其他旅游胜地一样的公园,岂知对
它深入了解以后才知道
内有乾坤,背后留下了一段
历史故事。
来到
友谊村地道的正门口的确是非常的平凡,从正门往前十多步就可以看到一座
转运桥,桥上都是
十二生肖的石娃娃,前方竖立着一尊观音菩萨的佛像,佛像旁则是一座
许愿池。这些些平平凡凡,在自己的家乡都见惯不怪的的确
挺无聊,顿时让人失去了前进的兴趣。。。

幸亏自己并没有因此却步,领队付了每人
RM 5的入门费以后,大伙儿就沿着石路一直往丛林里走去。从
丛林越走越里面就仿佛进到了
森林里,路途并不遥远,大伙儿都挺有力气的往上“爬”,偶尔则会看到一些些
木头制和
洋灰制的建筑物。
迎面往下走,一位老婆婆扶着扶手往下行。老婆婆告诉我们说很快就到了。的确没有多久我们就来到了一个类似
讲堂的地方,四周都悬挂着
水彩画,讲堂正前方会摆放着
厨房炊具。就在这个地方出现了一位
56岁的前辈,也就是他让我开始对这个地方加深了认识,也就是他叙述了他和同志们一些些过往
刻苦耐劳的事迹。
友谊村地道就是以前
马共游击队藏身之所。听他一一道来,先是从煮食开始,解决饮食的问题很重要,但是那个时期没有煤气炉,假如生火煮食会释放
黑烟,那么就会非常引来
敌军的轰炸机,所以他们就发明了一种叫做
孔明灶的炊具
过滤黑烟变白烟,每一天
四个煮食兵就用着孔明灶担起
一百多人的膳食。
那一段吃不好睡不安的日子,为了防止敌军的不停轰炸地道就是游击队最好的
防空洞,当然挖掘地道也被列为首要完成的任务。前辈又说到当年挖掘地道并不容易,他们都只是用
锄头做挖掘的工作,分成好几个部队日夜无休。在
地道里空气必须流通,所以就得先挖掘一口
60公尺深的天井然后用
树叶覆盖掩饰,之后就开始挖掘地道的任务。当一切完成以后总共掘出了
六条地道进出口,
全长1公里,地道的高度和阔度仅能容纳一个典型中国人的身材。
娱乐方面游击队有着自己的“
广播电台”,每一天都有分队负责娱乐节目好让同志们可以暂时忘却心惊胆战的日子。假如有敌军入侵他们也可以广播第一手消息好让大家戒备作战。

游击队也可以
谈情说爱结婚生子,但是条件就是必须
向领导申请批准,部队中绝对不容许士兵们搞
三角恋爱。
洞房花烛之夜则领导就分派
两粒糖果和
一杯奶茶甜甜蜜蜜地就送入一小间稍微偏离部队聚集地的一间小屋里。之后夫妇得依据
时间表的安排才能够使用这个称为
夫妻房(右图)的小屋,有时候得等上一两个月,视情况而定。当然作战时期什么事情都会发生,有的才结婚第二天就阵亡的大有人在,而战死的同志们都会以
军礼入殓安葬。
至于刚
出生的孩子,他们有来自
泰国的军医为他们接生看病。当年泰国政府并没有对马共游击队实施
戒严行动,所以他们的孩子都会在出生以后送到诊疗所
登记身份,之后长大了可能回到阵地服务,不然就是被别人领养。。。

在
1987年以后,战争终止了,而随后地道也被泰国政府转化为
历史性的旅游胜地,而那百多名被大马政府遗弃的战士也先后被录取成为泰国公民,有泰国身份证,也有橡胶园过日子。。。
讲述完毕后就是参观地道,前辈当起了向导带领着二十人从
一号地道开始步行到
六号地道。
在地道里面根本感受不到丝毫的热气,里面
冬暖夏凉,好过夏天开冷气,冬天烧暖炉。60公尺深的地道足以抵挡炮火的轰炸,里面有睡位,有坐位,不晓得士兵们在内如果有炮弹从天而降的时候,内部情况会是如何的呢?
二十一人就这样走过了全程一公里的地道,途中有些路途有点儿险要,稍有不慎就会栽跟斗,大伙们都格外小心。。。
走出了地洞以后,我们就可以看到当年游
击队操兵的地方。操兵场旁边设里了一座
小型博物院摆放着他们自制炮枪,历史文字和图片,红色军旗,旧式打字机,军服,帐篷等等,颇有规模。。。
时间已经大约来到了两点多左右(大马时间),其实也并没有注意时间,只知道是时候吃午餐了,自己乐捐了RM5以后就拜别了前辈—姓
郑。。。下山~
山脚下有一间餐馆。。。名字很优雅,叫
山溪小馆。。。一行二十人就在那边享用第一顿
泰国tomyam kung。
刻苦耐劳的日子(一) (完)
上一篇 -
勿洞声色(2):初到贵境下一篇 - 勿洞声色(4):山溪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