팔로어

2007년 3월 14일 수요일

評論:報考越多越好?

Rating:★★★★
Category:Other
教育監阿末西本表示,學生在大馬教育文憑考試中報考太多科目是毫無意義的。

的確,如果學生只為滿足學校及家長的厚望,或個人的虛榮,以成為登上報章頭條的全A精英而盲目地報考十多科,卻忽略學習是為求取知識,而非收集A的本質,那報考再多科、考取再多A也是枉然。

當媒體對全科A的狀元給予過度的光環、教育部有意無意英雄化這些學生後,“報考越多越好”的觀念和態度已成為學府裡一股不良風氣。

從前大馬文憑考試制度規定學生最多只能報考12科,後來為讓更多學生持有有關文憑,教育部改以開放態度,讓學生自由選擇報考科目的數量,於是,商科生可考理科生的科目、非回教徒可報考回教科目。

從正面看,這可讓學生未來有更多元的發展空間,但反之,這將培養出更多只會死讀書的考試機器,學生對所學所考極可能“考過就忘”,這對增加知識並沒有實際幫助。

如果將考試喻為比賽,有人曾報考12科並取得全A,接下來的學生當然想努力打破記錄,於是學生報考的科目越來越多,大家死背活記的變成錄音機、復印機,但真正從中學以致用的又有多少人?

讀書不是比賽,不是破記錄拿全A就勝者為王,因為知識是讓人生更圓滿的財富,而不是一面獎牌或獎杯這類流於表面的物質。如果學生只為爭一時之名,而盲目地報考眾多科目以“再創高峰”,但這些科目對學生未來的前途和方向卻沒有實際幫助,那花這麼多心思和精神去準備這樣的考試有何意義?

況且,學生額外報考的多屬不需實作,只要生背硬記的理論科,那些較靈活的科目,如美術、音樂、體育等卻泛人問津,造成所謂的優異生只是記憶力較好、較愛讀書的人,而那些對讀書缺乏天份,但在美術、音樂或體育方面天賦異稟的學生只能被埋沒在一片追尋全A的沙堆裡。

既然教育總監意識到報考太多科是無意義的,教育部應重新考慮是否要制定新制度,規定學生報考科目的數量或類別,讓教育回歸求取知識的本質,而不是製造更多只懂得考全A的考試機器。 (星洲日報/有話直說‧作者:范曉琪‧2007.03.14)

댓글 14개:

Vincent Cho :

要教育部反省?太难了吧?以后不懂会不会考三十科或四十科?

打鼓 お! :

今天是STPM放榜日。。。考生们不必太担心。。。顺其自然

打鼓 お! :

呵呵。。。也有可能

charris chin :

现在的学生比我们还辛苦

ケンジ kenji™ :

教官啊!考生啊!在學生啊...

黑人蓝保 老鼠 :

考试人生.....

Im NotShy :

神经病,以前八A威水到半死了

小 航 :

晒气...

im -who-im :

好像是自从我学校哪个16个A开始~ 大家就要比多了~ =.=

XXXX YYYY :

以前我校更够力,连STPM都拿六科

Jo@nn@ Smile^Gal :

为什么 那些拿到很多 A 的人 到最后去留何处 或者工作成绩无人问津?
这就是 为什么他们的利害 只限于 在课业上?

小 航 :

拿了很多A的人,抱着的A睡咯!
哈哈

打鼓 お! :

A for apple

Soo Yuen Leong :

那麼多人拿到A或者A+
不見得個個發財
那只是證明你有專心在"讀書" (或者灌書?)而已